前不久,9岁的赵睿和妈妈来到了北京市心理咨询中心,因为赵睿一到长假后的新学期,就要大病一次。每次都是肚子疼,发高烧,打针吃药都没用。经过与赵睿的贴心交谈,心理医生认为他患的是上学恐惧症,是少数孩子因上来不及调整对新学期的开始而出现的问题,以上学和多动症为主。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病。专家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其心理承受力差;挫折教育相对贫乏,也导致了儿童
孩子想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暑假到来,看到很多父母开始为孩子找学习班,让孩子的暑期有一个去处,让父母省心,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情,父母们是很乐意做的。父母的心理是:这个假期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不可以让孩子浪费了啊! 一些父母把孩子在学校学习课程中不好的科目作为假期的攻克重点,一些父母把孩子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到了假期,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安排学习文化课,
当上“孩子王”十几载,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由得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们小时侯可不能和如今的孩子比。如今的孩子可真是要啥有啥,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没有?吃的别说是山珍海味,却也是鱼吃粥,肉吃饭,吃完了中饭还吵着要上麦当劳、肯得基。穿的是男孩子像王子,女孩子像公主,别说是有一丁点的小补丁。就是稍稍有些皱了,大人门也就忙着要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玩的就更别提了,什么奥特
所谓“良性刺激”是是只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使人愉快的外界刺激。而“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适当的“劣性刺激”对常被娇惯宠爱的孩子来说是必需和有益的。这将会对孩子成长后适应复杂的社会,经受各种挫折和困难起到良好的作用,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2-3岁的孩子虽小,但也可根据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一些“劣性刺激”。 “饥饿”刺激:父母要让孩子感受一下饥饿的滋味,
一、个案分析 李某,男,12岁,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对老师撒过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李某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他属于借读生。他的父母都是开出租车,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教育孩子应采取“狮子育儿法”。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幼狮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成人完全可以忽略儿童的某些“求助信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但,忽略不是忽视,家长要把握住安全的限度。 把爱藏起一半,放在心底,让他适当吃点“苦”,受点“累”,给他成长的机会。 迁就溺爱妨碍孩子成长 碰到孩子摔倒这类事情,幼儿园的男老师和女老师通常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数天前,一名高三女生从30多层高的楼上跳下,用花季生命结束了母亲无休止关于她学习成绩的抱怨。据知情人说,这位女生的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一向苛刻,孩子成绩一下降,她就特别烦躁,特别痛苦,不停地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不停地在孩子面前唠叨,对孩子表现出巨大的失望。最后一次因为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绝望的口气使孩子下定决心走上了不归路。孩子走时,身上的内衣脏得不像样子,似乎很多天都没有换过。 我想起在美
学习。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却因为各种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使现在孩子们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儿童心理疾病也随之增多,这种现象令许多家长和专家感到非常忧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在玩泥巴中度过童年,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在游戏加学习中度过童年,而如今的孩子却在沉重的负担中去经历自己的童年。”这是一位心理专家在一个心理专题讲座中对近几代人的童年做出的一个简单总结,虽然这样的总结可能不很准确,但却大体
如果你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你“想帮他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三岁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应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甚至看着她差一点被小石子绊倒。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有关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应注意三方面:第一、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尊重孩子,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第二、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第三、家长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据报道,有表明,目前在、、武汉等4座城市里:90%以上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几乎100%的家长认为最苦恼的事是孩子
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这个需要会体现在父母平时对孩子的表扬与鼓励之中。孩子想听表扬,想要上进,家长要肯定这一点。因此,专家指出,家长要想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角度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积极性 今年6岁的过过很有环保意识,常把小区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年前还被小区管理处评为“环保小卫士
我们要让孩子做主,自己放下大人的架子,任孩子支配,表现出对孩子的欣赏,不去指导孩子的行为,甚至扮演弱势的角色。 大约桐桐14个多月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的日志,记录了桐桐已经建立的安全感,自那以后,桐桐的安全感一直在继续发展,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能够坦然地接受我上班的事实,甚至主动跟我说再见,有时候能够接受熟人的邀请,跟着去人家家里玩等。 但也有时候,桐桐的某些表现会让我产生困
有研究显示,现在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恐慌,特别是对孩子们,父母的恐惧和压力会过早地传给孩子。8岁孩子为世界担心据英国《泰晤士报》11月11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年仅8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为社会担心了:1/3的10到11岁的小孩很在意信用卡危机;英国政府决定额外拨给学校450万英镑(约合4700万元人民币),以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恐怖主义和极端组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孩子的恐惧是否受到
我是个单身妈妈,女儿现在两岁零三个月,在她一岁半时,我和他爸爸离婚了。现在她见到小朋友的爸爸就发愣,有时候她还会用疑问句说出“爸爸?”这个词。我有时候看到她看动画片或儿歌里讲爸爸的地方会发愣(连婴儿画报上都有爸爸的内容)。我还没告诉孩子事实,怕她太小接受不了。该怎么办好呢?专家意见:这位妈妈,来信里能感受你的困惑与焦虑。现在的单亲家庭儿童的心智发展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但是事实上,某些单亲家庭
一、个案分析李某,男,12岁,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对老师撒过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李某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他属于借读生。他的父母都是开出租车,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孩子不一定非得考前几名——新学期新打算,对于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来说,还都将迎来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次选拔性考试。于是,学校开完家长会,不少的初三、高三学生就听到了父母语重心长的期望:“咱考试能不能进入前几名?这样为考个好学校打好基础,也才能为将来更好地步入社会做好铺垫。”记者了解到,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家长几乎每次考试都将目标定在前几名,这种被学生称为带有精神折磨性的要求已经让他们心理上感到恐慌。◎博
幼儿的心灵是一个令成人迷惑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事物或现象,孩子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害怕。但是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很快地摆脱恐惧并长大成人,这真是一个奇迹——这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明证。胆小害怕对孩子有保护作用胆小害怕说明幼儿对新事物的体验比较敏感,观察得比较细腻,这些虽然妨碍了他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可是,胆小和害怕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安全、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协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成长的期盼,当看到人家的孩子表现杰出时,不少家长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这种一味埋怨孩子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孩子的幼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儿童也是这样。挥出孩子的潜能,给其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家长应当着力去做的事。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看完后觉得故事中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现在我希望与广大家长一起分享这则故事,希望大家在看完后有所启发:当时,我正和其他旅客一起排着长龙,等待办理安全检查的手续。突然传来非常尖厉的训斥声,原来是一位母亲因为儿子弄丢了什么,正在对他大喊大叫。由于这位母亲用的不是英语,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明就里,想着妈妈责备孩子一定有她的道理,也没有多加过问。但是斥责声越来越大,已经隔了七八分
理论上讲,每一个稍微懂点学或是教育学的人都清楚,我们不应该由于孩子一次、两次的考试失败,就影响到生活中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就影响到给孩子的爱;而是应该坚持不受影响地继续信任孩子、关注孩子和支持孩子。 这些理念都非常好,可惜问题的关键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毕竟我们既不是得道高深的神仙,也不是标准化的计算机程序。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存在着一大堆不如意的“实然”世界,而不是一个被各种“应该”和“必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