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尊可以看作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不同的孩子会有个别差异,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处事灵活,有的孩子迟钝,等等。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们的评语,所以父母的工作之一便是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受外界环境直接影响的。对于学龄前幼儿父母对他们的言语刺激,很容易伤害其自尊心,对于学龄少儿的表现进行过多批评,也很容易伤害他们的
前不久,9岁的赵睿和妈妈来到了北京市心理咨询中心,因为赵睿一到长假后的新学期,就要大病一次。每次都是肚子疼,发高烧,打针吃药都没用。经过与赵睿的贴心交谈,心理医生认为他患的是上学恐惧症,是少数孩子因上来不及调整对新学期的开始而出现的问题,以上学和多动症为主。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病。专家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其心理承受力差;挫折教育相对贫乏,也导致了儿童
儿童与成人一样常有情绪变化,诸如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平衡。适度地让孩子宣泄,对他们的生理和都有益处。如果孩子心中的积郁和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就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呆板、神经失常、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严重时会给孩子个人和家庭乃至带来危害。有些孩子闹事、出走
“补钙、补脑……千万不能让孩子缺了营养”,当许多家庭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营养上时,心理营养的缺乏日渐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儿童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这是儿童心理专家在日前召开的营养与健康论坛上介绍的。专家呼吁,在为孩子身体着想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其实,儿童健康的养成是他生活环境一点点浇
上小学生三年级的玲玲在班上从不主动和同学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同学们都说她"不合群"。上课时,玲玲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声音小得像蚊子在哼;课间一个人缩在课桌前不出声,与同学格格不入。玲玲的爸爸长年出差在外,很少照顾家里。玲玲的妈妈常病休在家,使得她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同小朋友玩、同其它的大人接触,见到陌生人时很害羞,不敢说话。 卫生专家认为,玲玲表现属于儿童社交性退缩。这种孩子
如果孩子每天面对是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发育肯定是很糟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一位母亲这样倾诉:“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一些作业。我都为他操碎了心。但是现在我们俩就像对头一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么辛苦在外赚钱,而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真是非常难过。更让我焦心的是,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有些孩子在家里来了客人之际,变得异乎寻常的活跃,甚至调皮捣蛋或恶作剧起来。儿童学家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管束造成的。父母和祖辈全围着孩子转,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强。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好表现自己,引起客人的注意。如果主客交谈而不理睬孩子,孩子会在上觉得被冷落,有意识地做出一些偏常行为,实质上是在提醒客人:不要把我忘记了。过度严
一位11岁的男童名叫金龙。同龄孩子懂的事他不懂,而且手脚特别好动,听到别的孩子哭他上去就打,看见别人手里拿东西他想要就抢。7岁上学前班时他不服从老师管教,可是老师讲的内容他都会。以后长期被关在家中与世隔绝。但小金龙喜欢在家里的墙壁上写写画画,向父母问东问西,并且有速算才能。这被媒体当做趣闻。而医学专家却郑重地指出:“白痴学者”小金龙患的是“儿童孤独症”。7岁半的小英英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可近来却有
“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一点用也没有,我实在没有办法,才想到要给他做心理咨询。”一个父亲千里迢迢地带着儿子来做咨询。“他今年高一,但就是不愿意再去学校读书了,我和她妈妈怎么说、怎么劝都没用。其实他成绩一直挺好的,初中的时候还是班级第一名,也是凭自己的成绩考进重点高中。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就是不愿意去上学。开始他说因为学校管理的太死板、课业负担太重。我就托关系、花钱把他弄到邻近的一个大城市读高
父母是给予孩子最多爱的亲人,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每一点发展都伴随着父母真挚的爱。可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父母往往又是使孩子受到伤害的"恶人",成为孩子的被告。 孩子的健康教育的第一个课堂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要与孩子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父母对子女的伤害常常是无意的,甚至是出于"爱心"造成的。如:因为"爱"儿子,可以因考试成绩不佳把他打死的悲剧;又如由于"爱",
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爱打小报告,不知道这种爱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不是孩子心理上有问题,家长们都感觉很苦恼。心理专家认为,孩子爱打小报告的行为,实际上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不足的表现。具体来讲就是: 孩子爱打小报告的心理一、不管别人做了什么事,对他不利的还是与他毫无关系的,只要他看不惯,认为违反了社会规范,就不能给予理解,更不能包容,频繁地指责,习惯性地向上反映,直到他看不见这种事再发生。 孩子
燕园博思案例:张女士的儿子是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但是最近开始撒谎了,这让张女士很不安。前几天,孩子的班级单元考试,张女士从 其他同学口中听说成绩下来了,就问儿子得了多少分,儿子说试卷还没发下来。张女士趁孩子睡觉的时候在他书包里找到了试卷---36分!她非 常生气,觉得儿子考的这么差还撒谎就狠狠的打了他。从此以后,儿子变本加厉的说谎了。张女士为此找到了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 希望弄清楚儿子撒
在心理咨询门诊,经常会遇到家长询问给孩子测查智商的情况,有些是想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有些是想知道孩子的聪明程度,有的是因为孩子的学习跟不上去而来寻找原因的。那么,智力是什么?智商高低意味着什么?哪些孩子需要进行智商测查呢?什么是智力?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有自己的定义:桑戴克认为智力表现为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是一种适当反应的能力。斯腾说智力是有机体对于新环境完善适应
大多家长以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一切听大人嘱咐,按大人意图办事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安静,很少打架和打闹,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老师说啥是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受老师喜爱。这可以说是家长们的公识,可心理学家指出,这样的“听话”孩子很有可能是问题儿童。因为这样的孩子心理上往往过于防卫,一切按大人指导办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在成长中不能形成独立的意识,缺乏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往
我们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缺乏童心。家长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天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充满了幻想,好游戏,爱提问题。可是有些家长让孩子“规规矩矩”,总想把孩子变成“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多数是要失败的。 家长不理解孩子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家长不同,行为习惯和家长不同,等等。孩子的做法往往带有时代特色,而
在社会法制论坛上,省政协委员纷纷支招 在社会法制论坛上,省政协委员、团省委副书记李晓杰带给大家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至少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在15岁至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人群中,有26 4%为自杀。另外,2005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较前一年又上升了19 1个百分点。使青少年心理保持健康不仅仅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发展,对社会秩序稳定也很重要。解析“新语言”和孩子沟通 “O了!”、
孩子开学心理需“按摩” 多数孩子对新学期有畏难情绪,专家建议家长和学校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 本报讯(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度过欢乐的寒假后,广东1650万中小学生今天要正式进入新学期了!有关专家建议学校和家长共同为孩子心理进行“按摩”,帮助孩子“收心”,顺利投入新阶段的学习状态。 前昨两天,由于孩子已报到并领到新课本,适逢“双休日”的父母拉着孩子到各大商铺转悠,为孩子新学期装备。昨天下午,记者
您的孩子健康吗?对这个问题,很多家长会自豪地回答“是的”。孩子没病没痛身体强健,怎么不算健康?然而,很多家长不甚了解,生理健康并不等同于健康。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秦新华会长介绍,“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经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
我们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缺乏童心。家长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天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充满了幻想,好游戏,爱提问题。可是有些家长让孩子“规规矩矩”,总想把孩子变成“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多数是要失败的。 家长不理解孩子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家长不同,行为习惯和家长不同,等等。孩子的做法往往带有时代特色,而
我觉得自己没有用,很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一看见书就怕,真想把它扔出去……”据报道,在中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达21 6-32 0%。有关专家分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 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觉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