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学生比作动物:你真是头笨驴啊!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就是跟驴讲了这么多遍它也会了呀!(从此,便在学生群体中确定了他的“差生”身份)2 孤立学生:某某是个弱智,大家以后不要跟他在一起玩了!(让他脱离学生群体,将会使其人格受到冲击,有可能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孤僻)3 取笑学生的缺陷:怎么?不服气啊?看你头这么圆,鼻孔这么大,不是猪是什么?(让学生对自己的长相产生深深的自卑,可能让他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4
只因偶然的身体碰撞,两群少年人便在商场里群殴,甚至拔刀相向,结果,一名15岁的中学生被刺中胸部身亡。看到这样的报道,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像我们一样,不仅感到深深的惋惜,还会产生一种心理困惑:为什么这些孩子不能用正常、温和的方式解决他们的“争端”,而那么轻易地就滑向了暴力与犯罪的泥潭呢?他们的行为方式到底出自怎样的心理机制?社会学家把14岁至16岁称为“犯罪年龄”,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行为方式有着随
有关专家指出,校园之所以呈上升趋势,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当去年12月9日深夜,琼州大学体育系03届学生廖某、张某等7同学晚自习后,一起回宿舍休息。当他们走下主教学楼前的台阶时,20多名学生模样的人,从四周的草丛和树后围出来,对着廖某等7人就是一番乱砍乱打,造成4名学生受伤,其中两位伤势严重者不得不住院治疗…… 从普通的校园暴力侵害到校园暴力犯罪,这些发生在学生中间的暴力事件,
最近看到一份调查报告,让我心情十分沉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语言伤害”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比例高达81.45%。 曾几何时,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被口诛笔伐,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管理部门严令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家长们也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孩子的权益,使得
在广东某中专学校举办的一场普通篮球赛上,因为发生碰撞竟导致百余学生集体群殴。据报道称,打人者臂缠红布统一着装,拿着削尖了的铁管和西瓜刀大打出手,激烈殴斗的场面惊心动魄。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校园暴力事件还有不少,仅从今年媒体的部分报道即可见一斑,如“14岁少年残忍杀害12岁女孩只为‘解恨’”、“‘看黄片’少年中毒起歹意奸杀母女”、“11名中学生成摩托大盗”,等等,读后令人不寒而栗! 校园暴力并非这一两年
不久前,一个刚刚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男孩被杀害在北京西单街头,凶手是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而悲剧的起因不过是几句口角。 少年暴力事件屡见不鲜,而且诱因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为什么在年幼的孩子心中,会积聚起难以遏制的暴力性? 几百年来,人的“性善”、“性恶”论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人的暴力性和攻击性源于我们内心“恶”的能量,而有人认为这是后天形成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出了问题。 不管怎么说,我们每个人似
不久前,一个刚刚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男孩被杀害在北京西单街头,凶手是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而悲剧的起因不过是几句口角。 少年暴力事件屡见不鲜,而且诱因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为什么在年幼的孩子心中,会积聚起难以遏制的暴力性? 几百年来,人的“性善”、“性恶”论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人的暴力性和攻击性源于我们内心“恶”的能量,而有人认为这是后天形成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出了问题。 不管怎么说,我们每个人似
案例:袁女士结婚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使她苦不堪言。袁女士的丈夫经常对她恶语相向,后来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对于丈夫的粗暴行为,袁女士一贯采取退让隐忍的态度,每当她忍无可忍时,就离家出走一段时间,而丈夫会发疯地去寻找她。找到她以后,每次都是痛哭流涕、捶足顿胸、作揖下跪,向袁女士道歉,哀求她不要离开自己,表示没有她,自己就活不下去了。袁女士相信丈夫还是深爱自己的,也就每每原谅了他,跟随他回
大学生健康案例分析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校园暴力 极端案例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
很多家长朋友动不动就会互相辱骂、冷战,更有甚者竟然大打出手,这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上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面对突然起来的谩骂和冷暴力,孩子又怎么可能招架得住,就连心理健康的程度也遭受到了一次威胁,实在是万万不该。 改变自己对婚姻破坏性的行为 有一些行为是必定会对婚姻有伤害的,如明知是对方禁区仍然去尝试、在吵架时过激的不理性的言辞甚至人身攻击、像Awa一样总是诋毁老公……在婚姻中夫妻都要辨明什么样的行为会破
现在很多人父母都会发现小孩子都已经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那就是孩子有暴力倾向,可是最多的还是认为因为是小孩,这些行为没什么严重的,以后长大懂事就没事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种现象不在心理健康的一个范畴,那么就需要重视。 目前,幼儿时期孩子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上升趋势,很多父母也非常担心。从普遍的情况看,基本分为三种类型。 1 孩子因为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而采用打人的方法。 2 当使用打人的方法可以满足他的
家长:暴力电影处处可见 长春市民张女士是长春市第五中学初一学生家长。她说,“我儿子经常在家看暴力电影,这些电影里经常有一些打打杀杀和带有色情性质的镜头,里面说的都是脏话,都在鼓吹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要靠暴力解决的世界观,非常不适合青少年观看。” “我昨天还看过这方面的报道,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特别提到了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和书籍给青少年带来的不利影响。报道中介绍,有个孩子经常看这样的电影,在
“到我们这里就诊的青少年中,有30%是由于学习压力大导致出现问题。”6日,长春市医院有关专家提供的数字表明,学习压力已成为诱发长春市青少年问题的第一大原因。长春市医院对就诊青少年进行的调查表明,有68 9%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很大”,有35 9%的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作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市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记忆力出现问题,是学生和家长在该医院咨询最多的问
■性体验扭曲■遇不满大打出手 近日,本市法院和检察院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少女暴力犯罪正呈直线上升趋势,施暴手段有时比男孩子还残忍。在少女暴力犯罪的背后大多有一条共同的主线,即她们都过早地有了性体验。性经历使她们的性格和发生了质变;性诱惑使她们容易在寻找爱的路上迷失方向。典型案例暴力少女出手残忍■案例一:抢男友连刺“情敌”17刀认为女友抢走了自己的男朋友,15岁的小颖残忍地连刺14岁的小静17
只因偶然的身体碰撞,两群少年人便在商场里群殴,甚至拔刀相向,结果,一名15岁的中学生被刺中胸部身亡。看到这样的报道,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像我们一样,不仅感到深深的惋惜,还会产生一种困惑:为什么这些孩子不能用正常、温和的方式解决他们的“争端”,而那么轻易地就滑向了暴力与犯罪的泥潭呢?他们的行为方式到底出自怎样的机制? 社会学家把14岁至16岁称为“犯罪年龄”,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行为方式有着随意性、不
在广东某中专学校举办的一场普通篮球赛上,因为发生碰撞竟导致百余学生集体群殴。据报道称,打人者臂缠红布统一着装,拿着削尖了的铁管和西瓜刀大打出手,激烈殴斗的场面惊心动魄。实际上,类似这样的校园暴力事件还有不少,仅从今年媒体的部分报道即可见一斑,如“14岁少年残忍杀害12岁女孩只为‘解恨’”、“‘看黄片’少年中毒起歹意奸杀母女”、“11名中学生成摩托大盗”,等等,读后令人不寒而栗! 校园暴力并非这一两年才
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注意,也可以忽视,似乎不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新闻事实十七岁 ■今年3月25日,未满18周岁的黄新锋、黄惠民和丁雄壮3名少年一起来到金华一家
上海一所中学专为学生发泄个人情绪设立了“宣泄吧”。凡是自认为需要宣泄的学生不用经过批准手续,都能进入房间,肆意“蹂躏”屋内的全部道具,还可以互相追逐打闹,其间不会有任何老师在场干预。一些平素文雅安静的学生,在这里会野 蛮地踢打沙袋。“宣泄吧”推出后在学生中十分受欢迎。只要是在开放时间,“光顾”这里的学生就没有断过。在长春的一所中学,名为“晴朗地带”的“宣泄吧”被细分为释心室、宁心室、启心室、畅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行为模式的精神病学家杰夫里·约翰逊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长达17年之久的研究项目:对受试者看电视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统计。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其成年后产生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将增加1倍。杰夫里领导的研究小组对707名儿童(绝大部分是白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刚开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行为模式的精神病学家杰夫里·约翰逊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长达17年之久的研究项目:对受试者看电视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统计。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其成年后产生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将增加1倍。杰夫里领导的研究小组对707名儿童(绝大部分是白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