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至,在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围绕孩子的学习、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咨询又有所增加,从该中心平均每月近300个咨询个案中分析,有62%反映学习问题,33%反映人际关系、不良行为问题。在所有咨询中,绝大部分是大、中学生,其中家长咨询的占42%,青少年自己本人咨询的占58%。广州18岁的女生程挺(化名),因为失恋而迷上网络。程挺在读高三时暗恋同校一男同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她向男同学表白之后,遭到了该男孩的
不少学生经常为自己上课“走神”而烦恼,并千方百计克服和控制“走神”现象,结果不但“走神”现象照样出现,而且还白白耽误了许多时间,使他们陷入了无解的怪圈之中。高中二年级的小梅(化名)说她总在上课时“走神”,心里越着急就越没法集中注意力听讲。她还说:“我的父母也没逼我学习,自己也不是什么强迫症。真的,我查过好几本心理学的书籍,证明我的心理绝对是正常的。只不过是我自己希望能多学点知识,多长点本领,仅此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的管教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儿童降生后的最初几年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理想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褓姆,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学会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可以把家长期望和爱抚充分的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适当的成长环境,最适宜的学习机会,以及最愉快的生活空间。家庭生活中,沟通和管教应以充分的父爱母爱为前提,父爱、母爱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比物质的满足更为重要。如果父母
“如何追求帅哥”、“如何击败其他男孩子获得女孩的芳心”……原本专为成年人开设的情感热线,建立一个半月以来,接连遭遇未成年人的尴尬提问。记者昨天了解到,16-19岁的青年人成了这条情感咨询热线的主要参与者,其中年纪最小的才13岁,他们过早地遇到了成人的情感问题,想法却仍幼稚、冲动,让情感和心理专家颇为惊讶。“我该怎么办?”最近,一个男孩在热线临近结束前几分钟打来了电话。这个15岁的男孩一年前喜欢上班上一个
9月份刚入小学的陈晨每天上学前都要“闹”。因为他“出了满月从没坐过公共汽车”,都是坐爸爸单位的“小汽车”,所以上了学也一定要“小汽车”接送。偏偏爸爸的“小汽车”被收回了,于是每天早上让小强上爷爷的三轮车就成了全家人的一大“课题”!现代父母只生一个,个个孩子都是宝,结果家长孩子所面对的困境就更多了。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说,往往一到升学、就业等转折时期,家长会赫然发现孩子的生活教育
孩子厌学,家长头痛,不知所措。此时,如果父母难正确引导,厌学是完全能被克服的。①父母要做到了解孩子。家长在给孩子传授知识时,要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要盲目地灌输,难孩子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②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所以,在节假日常带孩子公园、动物园、名胜古迹等处,让孩子在观察与游戏中学到知识,并开阔视野,增强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在平时可利用手边常遇到的东西给孩子提问,让他们去
中学生正处在茁壮成长的时期,可有不少同学却觉得“烦透了”、“没劲”;“烦”,一时间竟成了校园口头禅。现代心理学上也把厌烦叫做“精神疲倦”,而引起厌烦感产生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外在和内在的两大类。外在的原因主要在于单调、重复、乏味的事务。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都挺重,课余生活不够丰富,每天除了课堂还是课堂,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甚至连节假日都没有,难免感到厌烦。特别是在学习感到吃力的时候,厌烦感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有攻击行为的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同功能均较低,显示在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定形认知能力较弱。攻击行为是宣泄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极其有害,必须加以矫正。首先,父母应细心观察,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平时,常用正面语言向幼儿灌输健康观念。当幼儿欺负同伴时,可以告诉他,欺负小朋友,小朋友不高兴,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喜欢。让孩子明白欺负人会带来不良后果,自行削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和中学实行寄宿制,开学时间虽然不长,可对于寄宿新生来说,着实经历了一场考验。不少学生以前没有离开过家,在家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现在需要独立面对的寄宿生活相比,可谓一个不小的变化,诸多不适应在不少学生身上显现了出来。那么,如何让寄宿孩子尽快地适应寄宿的新生活呢?鼓励孩子在学校食堂就餐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不少在校挑食的寄宿生,有的甚至跑到小餐馆里吃起来。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放手”的想法和做法必须要改变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将不承担监护职责。从9月1日起,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开始施行。即使是在校期间,家长依然要为自己未成年孩子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都十分担心自己缺乏自护知识和技能,无法帮助孩子躲避意外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日由北京市团市委的星光机构主编的我国首部青少年家庭自助自护训练教材开始发行,同时还
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那么就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说说话吧!这对幼儿是一个综合训练,会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感官的发展,对智力开发十分有益。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9个月至3岁的幼儿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指出,在所有家庭中,家长在防止孩子们发生危险及麻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相似或相近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提问及互相沟通方面,知识分子家庭与普通职
教育心理专家列出下列7项: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尤其在城市)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这就是所谓的“心罚”。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一般来说,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其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对待它,我们应“十分小心”。不管家长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
太原市王女士问:孩子上高一,常常因小事发火,不愿意同家长沟通,跟家长作对,这是怎么回事?家长该怎么办?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是青少年时期独特的心理特征的反映――鲜明的情绪冲动性,反抗或不顺从教师及家长的教育,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这些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讲,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或逆反心理过重,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
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数孩子会遇到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最普遍的是人际交往;其次是学习适应性;再次是情绪不稳。老师、家长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十分必要,成绩差的孩子经过帮助可以改善成绩,成绩优秀的孩子经过帮助可以发挥潜力,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 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趋于增多 作为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首席咨询师,赵世俊老师为全市数千名学生提供过心理咨询、辅导和相关问题的团体心理训练。据他介绍,
当孩子在生理上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的孩子首先产生的是对自己、对他人身体的好奇,异性和我有什么不同?男孩子的好奇心要更强、更主动一些,脑子聪明、有多余精力的孩子要更好奇一些。实际上,家长和学校应该在小学阶段,就给孩子看人体生理结构图,告诉孩子人体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否则越不让孩子知道,孩子就会越好奇,而多见则不怪。现在中学到初二才开生理卫生课,就远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日本
儿童在成长中需要心理健康,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必要的、健全的惧怕心理,这样孩子才能在一言一行中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当一个孩子经常听到家长嘱咐他“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否则容易将细菌吃入造成疾病,遭受痛苦”,那么这个孩子就对细菌和疾病产生反感,由于害怕患病而平日十分注意卫生。 另外也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太明确学习目的,但由于害怕家长批评、同学笑话、升不了班等原因,而认真地努力学习。
聪明孩子通常招人喜欢,由此人们往往断定,他们的日子一定比其他孩子过得较为轻松自在,无忧无虑。但英国一些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通过对800余名少年儿童所做的调查证实,实际上聪明孩子受到的压力往往比普通孩子更大,因而往往也更容易遭到诸如沮丧、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甚至更易患上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种种疾病。 在调查中专家们发现,特别是聪明的女孩受到的压力比起聪明的男孩来往往更大。这是因为:聪明女孩在学校里大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家长,怎样帮孩子找到合适的朋友呢?近日,美国《育儿》网站发表了儿童专栏作家夏洛特·拉提委拉的文章,她指出,孩子至少需要5类朋友。 1、就近找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5岁以前 到哪里找:观察邻居的孩子,如果妈妈面貌可亲,孩子通常也不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第一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一起做游戏,
在一次讲座中,我问台下的小同学:“父母要求你们考前几名的,请举手。”台下300多个孩子百分之八九十都举了手。我又问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我看你刚才没举手,爸爸、妈妈要求你考多少名呢?”小男孩站起来说:“我爸爸、妈妈说考前10名怎么能行,他们给我定的目标是第一名!” 一位小网友给我留言:“每次考试父母总要我考前几名,太烦了!难道考前几名真的那么重要吗?” 面对孩子的质问,父母们是否感觉到他们身上承受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