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家庭都将学生在高考前出现的问题归为是学生的问题,认为是学生自己心态没有调整好。殊不知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困惑,多数情况下是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关键还在于解决整个环境的问题,而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环境。 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导师”,如果能建立起比较好的亲子沟通模式,对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心态调整是非常有利的。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一些调整: 1.明确自己的定位,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智能的开发非常有益。 然而,亲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简单,其中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了超“规范”的行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等,一旦被孩子发现,对父母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孩子在处理现实面临的困境时,总会寻找一个他人不知道的“秘密”,来保持内心的平衡。 这个秘密包括与异性朋友交往、写日记等,一旦这些秘密被成人揭底,孩子稳定的心理就会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率同人的感官功能、学习方式和所运用的媒体有关。可见,多元化的音像媒体在学习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而音乐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引导示范,让孩子仿读。 在语文学习中播放范文朗读,不仅可以使孩子受到情绪的感染,而且会使孩子抱着仿效的心理去尝试朗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以哀乐为主题背景的课文配乐朗读录音,低沉哀婉的音乐,如泣如诉的朗
我的儿子小雨已经三岁半了,现在上小班,可是他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早上,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不要上幼儿园!”然后大声哭闹,拒绝起床。幼儿园老师反映小雨在幼儿园情绪还是好的。为什么每天早上他还是不肯上幼儿园呢?吴女士 三岁半的宝宝天天哭闹不肯上幼儿园,对父母来说,这确实是很烦恼的事情。特别是老师也反映宝宝在园里情况也不错,家长就更加觉得困惑。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需要多方面去考虑。 一、宝宝在
美美生活在一个经济条件优裕的家庭里,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很宠爱她,对她照顾得非常周到,生怕她受一丁点儿委屈和伤害,从不肯让她单独出门,他们告诉她外面有坏人,像大灰狼一样狡滑而凶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美美养成了胆小退缩的性情,不敢自己上街,6岁了还不敢与其他大人孩子交往,连去动物园都不敢,怕大灰狼从笼子里跑出来伤害她,凡事总依赖父母和爷爷奶奶。 像美美这种情况,心理学上叫做儿童退缩症。 患退缩症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会在体内堆积,导致行为失去理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罹患一些疾病。因此,不论孩子为何事因何人生气,都需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将愤怒、不满从心中释放出去。 方法1:写下反击的话语 有一种释放怒气的做法是在手纸或纸巾上写下只给自己看的愤怒反击的话。 孩子可以在浴室的台子上或任何能暂时独处的地方写下这类的话,比如:“某某,这是你把写有‘踢我’的条子贴在我裤子后面之后,我想对你说的……”告诉
他们从小到大都让人羡慕,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是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光环”,有时会让父母和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的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就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 “开心果”变成了“林妹妹” 刚入大学校门的莹莹,还没有度过新环境中的“蜜月期”,就已经哭哭啼啼地找妈妈、想回家了。最初她还凭着激情和热情独自处理问题,但不久就整天闷闷不乐、度日如年了。面对莫
1996年,美国有一位身无分文的青年,他特别看好电子商务,并下决心在这个领域发展自己。那么资金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他首先想到了父母,当时他父母有30万美元的养老金。当他向父母说明了他的用意后,他的父母只商量了一会儿,就把钱交给了儿子,并说道:“我们对互联网不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但我们了解、相信你―我们的儿子!”这位青年就是当今个人财富达105亿美元、大名鼎鼎的亚马逊书店的首席执行官-贝索斯。 不能
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譬如: 1 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2 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
案例:病儿东东:年龄4岁,智商测试:120(优秀),表现:注意力中度异常,多动行为重度异常。沉迷于动画片《奥特曼》情节,也会出现自己是“奥特曼”的幻觉。在宜童中心接受训练的东东4岁,刚到中心时,他把教室里所有的桌椅板凳、玩具、书籍全都拿起来又扔又砸,见人就打还不住地叫喊。仔细一听,才知道东东说的全都是动画片《奥特曼》的语言。原来,他是把自己当成动画人物“奥特曼”了,天天只知道沉浸在“奥特曼”的世界里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最不应受到伤害又最容易被伤害的群体。弱小而又敏感的他们对大人的评价已经可以形成一种心理反应。你的肯定会让他 她心花怒放,你的一句无心的责备,也会在他 她幼小的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为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一份快乐的记忆,请不要对他们说以下的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
齐鲁晚报12月7日讯记者王晓鹏“你逼我做作业,我干脆死了算了!”济南一市民在听到上四年级的女儿说出这句话时大大地吓了一跳。心理专家称,说类似话的孩子可能有自杀倾向,家长不要认为只是孩子随口说出的话,不当回事,应与孩子及时沟通并进行心理辅导。昨天晚上,在铁路医院附近居住的孙女士催促上四年级的女儿做家庭作业时,女儿突然恼怒地说:“整天就知道让我做作业,快烦死了,你再逼我,我干脆死了算了!”这句话让孙女
“补钙、补脑……千万不能让孩子缺了营养”,当许多家庭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营养上时,心理营养的缺乏日渐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儿童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这是儿童心理专家在日前召开的营养与健康论坛上介绍的。专家呼吁,在为孩子身体着想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其实,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是他生活环境
对许多父母来说,提供子女衣服、食物、居家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是必须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但最令人烦恼的,莫过于对儿女心思的捉摸,尤其是青春期的儿女。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的身体开始快速地发育,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在急剧变化,他们想要探索自己,探索家庭、学校、班级以外的世界。可是这时,大部份的父母亲却仍然把他们当作儿童来教养,关心的仍然是他们的营养、身体;此外就是好好念书之类,希望他们不要
11个月的俊俊是个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了,他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不缠人。可医生说俊俊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好。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这类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 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 1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长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2 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3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
例一 宝宝4岁多了,聪明、主意多,是个喜欢跑喜欢闹的小男孩,可就是有一个习惯改不了——喜欢耳语。“妈妈,你过来,我跟你说……”“老师,我跟你说……”边说边举起小手半捂着嘴往别人耳边靠。要是你让他大声说,他就脸胀得通红,把话又憋了回去。 心理原因:耳语是一种特有的交流方式,它声音低,不让他人听见。孩子很喜欢耳语,因为它有一种不让别人知道的神秘感。教师也经常使用“耳语游戏”来发展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和表
门诊情景重现:“医生,你看看他,整天就是剥弄两只手,你看看他两只手!”母亲拉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走进咨询室,刚落座,便迫不及待地诉说起来,边说边拽着男孩的手,一把放在了我面前的茶几上。 “还有那只手!”在母亲的逼迫下,男孩畏畏缩缩极不情愿地将另一只手也放在了茶几上,并松开了攥紧的拳头。 这是一双十指光秃秃、剪不到指甲的手。甲床周围的皮肤粗燥增生,倒刺翘起,有的还留着撕扯后的伤痕,和眼前白净羞怯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