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为人父母的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呢?想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想要知道孩子的内心变化,那么,多跟他(她)聊聊。 ——编者 在为一位具有严重自杀自伤行为的中学生做心理咨询后,我想向这位学生的父母了解其孩子的情况,遗憾的是,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信息少得可怜。原因是,这对父母平时极少与孩子交谈。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与自己的孩子很难沟通,甚至无法沟通。由于平日很少沟
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想学坏的。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每一个孩子变坏都有其合理的原因。对于问题孩子,我们的帮教工作就是要走进他们的背后,看看他们的成长过程,先像朋友那样理解、信任、帮助他们,然后才有可能去教育他们。——杨顺德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 都有一位问题家长、一个问题家庭 碰到问题孩子,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抨击、指责孩子,怪他们不懂事、不学好,然而在我看来,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肯定存在
这种游戏的方式叫做“游戏式倾听”,让孩子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让他们通过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最真实的感情、想法和感受。作为家长,你可以从中观察孩子原原本本的内心世界,并且在亲密沟通中加深亲子感情,并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成长。 家长要扮演弱小无能的角色,孩子才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向你表露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想法和感受。你作为观察者和倾听者,你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松弛某种特定情况引起
心理学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说:“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将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摩擦。”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 成人更是如此,它会
当孩子长到六七岁时,常常会表现出一些反抗的情绪,让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时,总是加以拒绝,甚至还会和大人对着干。父母要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这个年龄正处在一个心理反抗期。如果仔细地观察一下反抗期孩子的言行,不难看出,孩子的反抗有两种情形,一是为反抗而反抗,一是无理反抗。 这一时期的儿童,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开始掌握人生的基本知识,一有机会便跃跃欲试,什么都想干,如果妈妈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
“我什么时候会死?”、“人为什么会死?”、“妈妈,你会不会死?”,五六岁的小朋友问你这些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还好,这些问题不如“爸爸妈妈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这么尴尬,但总是怕答得不好,孩子懂了一半,又留着害怕和误解。的确如此,要回答得巧妙又清晰,还真得参考下面心理的意见。 从3岁起,小朋友就有对死亡的意识了,当他们问起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时,这是孩子成长中正常的好奇和对未知事物的担心,作为家长来说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自我牺牲当作一种美德,比如,认同奉献、忍受、沉默的行为,觉得这样符合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认可自己。不过与此同时,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很严厉,说教色彩浓,要求孩子也要遵守自己奉行的道德标准。这样的家长是一种什么心理呢?他们自我牺牲的做法对孩子好不好呢? 首先,家长自我牺牲的做法会引起孩子的内疚感,孩子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对。这是因为家长以自我牺牲为美德,孩子不听话时家
孩子面前,家长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刘刚的母亲吕女士没办法找到心理老师分析,原来这与他们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有关系。 “隔离式”教育影响孩子交
孩子面前,家长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刘刚的母亲吕女士没办法找到心理老师分析,原来这与他们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有关系。 “隔离式”教育影响孩子交
记者从广东省妇联获悉,为了让更多家长学会非暴力教育子女的方式,广东省妇联与广东教育学院合作,在全国首创开发出一本《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训手册》。目前,已有两批广东家长参加了该培训的“预实验”,其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受到许多家长的欢迎。 “很多家长并不清楚究竟哪些做法是虐待儿童,比如,有些夫妻怄气时,把孩子当作要挟对方的工具;有些夫妻吵架不知道要避开孩子;还有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时不理不睬,不带孩子去…
请听儿童心理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宝贝的3种基本气质类型 说到婴儿的气质与性格,目前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将婴儿分为三种气质类型:容易型、缓慢型和困难型。 1.缓慢型特征——时刻对周围保持警惕 这类性格的宝贝遇到周围的人时,总是会注视着这些人,试图弄明白这些人都是怎么回事;对陌生人比较警觉,当他们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就很少哈哈大笑,也难得露出几次微笑;当别人对他们做鬼脸,想逗乐时,只是盯着人家看,仿佛
作为老牌的礼仪之邦,英国人对孩子能否成长为无懈可击的绅士、淑女尤为看重,相应的训练大约从孩子4岁就开始了,有一半以上的女孩被送去学习芭蕾舞和弗拉明哥舞,以锻造优美身材和尊贵气质,而男孩子则被送去学习骑术和国标舞,以训练处变不惊的气度和挺拔的身姿。这一系列形体和礼仪的训练会在孩子满6岁、从幼儿园毕业时迎来第一次大检阅—英国孩子6岁时就要参加自己的毕业舞会。舞会通常在幼儿园最大的圆形活动室举行,所有的
如果你告诉孩子阴茎进入阴道以后,随之所发生的要比糖果、比萨饼、薯条和冰淇淋都美好,他们是不是会开始怀有憧憬?孩子是不是该懂得“一切”?你是否担心孩子学得太多、太快?假如把一切经过生动地说给孩子听,他会不会想去亲身体验一番? 许多父母和老师都担心,若与孩子谈到性,会导致孩子有肉欲倾向。他们深怕会引发“性探索”、“性好奇”或“混乱的性关系”。事实并非如此,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指引孩子性认知会对他造成危
“妈妈,今天我得了第一名。”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 “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妈妈淡淡地问了一句。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乐乐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乐乐说的话。 听到妈妈这么说,乐乐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没有夸奖
1、你怎么这么笨的啦!比较极端的词,比如说“笨、戆、傻”之类。 理由:伤人自尊心的话别以为小孩子不在意,说多了不笨也变笨了,要不就会恨那个说的人。 2、不准看电视!理由:电视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看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一刀切只能说明父母水平问题。 3、考这么差丢我的面子! 理由:没有一个学生希望自己考得糟糕,分数低了孩子已经难受了,父母还总是想着让孩子为自己的面子读书不是很惹人讨厌吗? 4、谁给你打
看电视剧《士兵突击》,前几集都是在演许三多的父亲是如何“压榨”三个儿子的。不管许三多愿不愿意当兵,只要到了年龄,父亲就逼着他去、应征、在班长面前长跑……而许三多似乎永远一副“逆来顺受”的表情,即便不同意父亲的决定,也没用勇气直接对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总是在心里默默忍受,以至后来到部队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许三多还是无法改变这种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虽然这只是电视剧的开篇铺垫,但却描述了一段典型的中国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自我牺牲当作一种美德,比如,认同奉献、忍受、沉默的行为,觉得这样符合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认可自己。不过与此同时,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很严厉,说教色彩浓,要求孩子也要遵守自己奉行的道德标准。这样的家长是一种什么心理呢?他们自我牺牲的做法对孩子好不好呢? 首先,家长自我牺牲的做法会引起孩子的内疚感,孩子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对。这是因为家长以自我牺牲为美德,孩子不听话时家
给父母的建议 教育学家们曾在一所小学里做了一次,在这次调查中,有八成以上参与调查的女孩父母对自己的教女情况充满了信心:比较了解女儿的个性、女儿有不高兴的事会告诉自己、知道女儿的好朋友是谁、知道女儿爱看的书籍是什么…… 但教育家们则表示,很大一部分家长自认为放下了父母的“架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融洽,但实际上他们却并没得到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爸爸妈妈是时常与我
心理称:磨蹭的毛病,实为孩子的逆反心理作祟。 网名为“流连山水间”的网友在帖子中表示,他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磨蹭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吃饭最少半小时,作业用的时间是别人的一倍还多。有没有成功家长介绍一下经验,我该怎么办?”这位家长颇为着急。 “太普遍了,我接待过很多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所的于倩老师这样对记者说。据她介绍,她接待的学生中,也有一个小学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