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行为的主体,人的不同行为都会表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儿童的心理较为单纯,也容易了解。只要你细心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表情啊,行为啊,背后的意思与大人是有区别的,他们很简单。比如孩子喜欢打人的原因就很有意思。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
在西方,人们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在研究儿童心理学,那个时期的一些教育家们就提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只要大人们及时纠偏,孩子就可以继续走向正确的路。那么,孩子喜欢攻击别人怎么办呢? 首先,要关心孩子,注意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尽量抽出一些时间参与孩子的活动以便加深感情。 其次,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能随意采
孩子一到四五岁,怎么给他报个合适的兴趣班就成了家长的心头大事。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英语培训班、朗诵班、轮滑班、思维训练班……种类之多让人无所适从。 专家说,选择兴趣班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家长要摆正心态。有些家长,给孩子报班只是为了让他们以后炫耀才能,或者是单纯地想将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是极不可取的,其后果很可能是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还会让他们对家长失去信任感。 所谓兴趣班,
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很敏感,大人们可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或许孩子不了解你的真正意思,但是他们能够从你们的语气与表情中感受到快乐或是难过,这就是为什么只要一吓孩子,孩子就容易哭。下面要告诫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做以下的三件事,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太大了。 1、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
很多孩子虽然年岁渐长,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办法独立,这是很多孩子目前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很多家长所头疼的问题。其中,孩子不敢单独睡觉是一种最为基础的表现。那么,孩子不敢单独睡应该怎么办? 给一些保护帮助他们度过黑夜。有些孩子如果知道有可以依赖的保护时,会表现得更好一些。比如,你可以给他一个大娃娃,作为他睡觉时的朋友,告诉他娃娃可以在晚上守护他。 给卧室加盏小夜灯。有些孩子特别怕黑,不妨在他们的卧室里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的。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尤其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孩子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的三种表现,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了,这是孩子压抑的症状。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焦虑是成人才会有的情绪,其实不然,不要看孩子的世界单纯,其实儿童也是会出现焦虑的情绪。那么,面对孩子的焦虑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安抚孩子的焦虑情绪这个问题。 1 提供爱和关心、支持,帮助幼儿处理矛盾。如尽量不用或少用惩罚的手段对待儿童的过错,以正面教育为主;支持儿童的独立活动,鼓励、维护他的独立性;帮助儿童正确处理愿望和原则的冲突。 2 满足儿童安全感
相信每位家长都碰到过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形,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脾气多半都很宽容,但是,绝对不要对无理取闹的孩子投降。 无理取闹独脚戏 孩子还小,闹一闹又能怎么样?假如您对孩子无理取闹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重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请不要轻视这些小人儿的能量,有时真想给孩子挂上警告标示:如果你有神经质、或是心脏衰弱,那么请远离孩子。但是,孩子身上毕竟没有警告牌,虽然有时你很想握紧拳头大力挥舞、高声咆哮,但是
体育运动对弥补心理缺陷有较好的帮助,而且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不同的心理缺陷功效不同。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赵晨滨针对孩子不同的缺陷列举了具体可选的体育项目。 第一类:孤独、怪僻心理缺陷的人,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这类体育项目共同点是要求每一位成员互相配合、交流,强调团队精神。多参加这样的运动会促进自己与他人交流、增强换位思考的意识,弥补孤独、怪僻的缺陷。 第二类:腼腆、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正在单亲的环境里,这对孩子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层面上,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容易走上一条不归路。那么,对于生长在单亲环境下的孩子怎么来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呢? 单亲孩子心理引导关爱是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单亲学生的心理障碍,家庭变故是根源。要教育好他们,光学校教育收效甚微。因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之大,常出人料想。单亲学生的家庭,管理力度往往不够,或家
就心理健康角度来说,现在人们因为心理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出现自残的行为。要知道,这种自残的心理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而且,这大多数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假如父母太苛刻,那么孩子就会容易自残。那么,自残的动机都有什么呢? 一、调节情绪 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
眼下,随着421家庭的增多,两代人对独生子女的娇宠,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向父母提要求,甚至承受不了半个不字。这种孩子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要。倘若父母拒绝他们的要求,孩子马上就变成一副无赖样,大哭大闹的有之,威胁漫骂家长的有之,甚至离家出走的也有之。而许多家长经不住孩子的纠缠哭闹,往往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从没尝过失望的滋味。家长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十分不妥的。 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
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活动,特别是户外游戏,大部分幼儿都会踊跃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些幼儿因为情绪或其它原因,不愿参与进来。这时老师不能强迫幼儿,要尊重他们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样教育效果才会好。 一天下午,孩子们做好准备活动后,听说我要教一个新的游戏抓老鼠,孩子们拍手跳着,非常高兴。只有戚郡琪小朋友双手背后,低着头,站在一边一声也不吭。接着有一个小朋友过去拉他手,可戚郡琪很愤怒的大叫起来。见此
如今的孩子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是令人担忧。很多孩子身体看着健康,但是他们的心理却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在生活中,作为家长大家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是否出现心理问题呢?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普遍通常儿童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性和严重性两类。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包括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而特殊性的儿童心理疾病,则包括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当孩子出
好的教养是——即使你在纠正、劝告、管教或教导的时候,也应该传达你对孩子的尊重,清楚的期望,以及了解他的意愿。 原则1:忘记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原则2:对孩子多一点宽容; 原则3:勿死守原则; 原则4:停止对孩子唠叨,制定罚则; 原则5:保留孩子的面子; 原则6:要点有儿幽默感; 原则7: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原则8:当他做错事时,因势利导; 原则9:那到底是谁的梦想; 原则10:你可以把孩子带到水边
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最佳的一个阶段,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初现端倪,如果大家没有对孩子善加指导,那么就很容易让孩子心理健康受损,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下面,我们来看看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十个方法。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是最纯真的,但是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想,也是有嫉妒心的。嫉妒是很多人都存在的一种心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若是存在嫉妒的心理,那么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科学证明,嫉妒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产生是很早的。有人做过实验,15个月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会有所反应,非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紧紧搂住妈妈,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生活中我们发现,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将来能够有所成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各种要求。在父母的高要求之下,很多孩子就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紧张焦虑的成因非常复杂,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环境引起的。 先天气质起一定作用。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的宝贝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害羞,见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长大一些
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考生轻松应考是考出好成绩的关键之一。那么作为考生父母,在高考前怎样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呢? 1 家长先自我减压,这是孩子减压的关键。 2 不谈对孩子的未来期望,告诉孩子各行各业都一样,收入多少并不能决定人生的幸福快乐。 3 不要强调教育费用昂贵,让孩子感觉欠了父母的债,考不好对不起父母。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家里的负担。也不可把自己目前经济困难、生活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等与受教育水平低
很多父母都会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总感觉不能和自己走的更亲近一些,很多事情孩子宁愿自己别再心里面也不愿意和家长讲。下面我们就去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疏远。 1、父母经常指责 专家称,如果孩子一做错事,父母任意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胆怯。 怎么办:年幼的孩子大多以大人的看法产生自我认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