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最反感人家说“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或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儿女必须听从。”我父母从小就拿这些话压我,要我不管是非,都得服从他们。其实父母也是人,也有罪性。总体来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具体到个人,很多父母的爱,却是自私的,短视的,甚至被罪恶污染的。中国大陆著名作家,《血色黄昏》的作家老鬼,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饿得要死,他哥哥甚至饿得昏倒,他父亲却每天在自
1995年以来,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处理与防范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他正在主持一项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老也闲不住,老要这个碰碰,那个碰碰,精力旺盛,一刻也闲不住,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发生多动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在出生后18个月以内,这个阶段被称为感知运动能力发展期,若这个阶段调控失误,就会造成感知与行动之间的联系产生障碍,于是情绪不稳定、冲动,
又要开家长会了,我是复读生,今年也没什么长进。每次开完家长会,妈妈不是好几天不和我说话,就是狠狠地批评我,我很焦虑…… 高三的希希来信说。 一位老师说:“每当家长会结束,转天上课,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反映出家长的态度。有的同这灰心丧气,有的若无其事,有的则备受鼓励。”一些学生也说他们不喜欢开家长会,常常提心吊胆的,揣测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内容。 每次家长开完会后,很多家长都会教训孩子,指出孩子存在问题,
“哎呀,我家孩子,才8岁,啥子都要和你反起整。你说东,他偏要西;你说这样做要不得,他还搬出老师来反对你。这么大点就这么犟,往后这教育还怎么进行啊!” “唉,我们家那个,这学期考试成绩又没法说出口。你说他成天脚不停手不住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上,成绩啷个好得起来嘛。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你那孩子怕是有多动症,得找个医生看看。” 针对儿童家庭教育中让家长们头疼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川大华西第二医院
“是你让宝宝越来越没耐性吗?”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对这个问题给出否定的回答。然而,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却在日常行为中不知不觉地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使宝贝的“耐性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环境和正确的航向。 “没耐性”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有时候,“爱”也会使宝宝“受伤”——在一些父母的意识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而且越快越好。这无疑带给孩子一种错觉:我要干什么就得马上干什么。 欲望的沟壑因此越来越深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的胆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应是承认孩子害怕的东西确实存在,这样,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惧,也就会相信你的劝慰、解释,才能解除恐惧的心理。 2、教育孩子不要掩饰害怕。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
最近,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发育开始同他们智力的发育一样,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能够和他人比较圆满地结交并相处的能力。孩子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础,是他和母亲的关系。因为孩子最初是从他和母亲的亲密关系出发来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 因此,孩子们只有(最少在3周岁以前)一直和母亲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才能够对他人以及对外部世界形成某种积极的期待。如果孩子在3周岁之前的这段时间之内,母子关系发生了
一、请不要用“你应该”、“你不能”的方式跟我交流! 我不想做您的克隆版,我想要学会自己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二、请不要在我们没谨遵您的“圣旨”的时候说我们叛逆! 叛逆的罪名太大,我怕承担不起,其实我只是想做真正的自己。 三、请不要在同学找我的时候追问我“男生女生?”“什么事?”! 我不爱出门不是因为乖,是因为我懒得回答你的盘问。 四、请不要在我成绩不好的时候一味地批评我不努力! 找出症结,鼓励发奋
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是做父母非常开心的事。可现在30岁以下年轻的父母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他们儿童时代的游戏,恐怕很难被今天的孩子们所接受。 有不少年轻的父母非常想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可是他们不知道都要做些什么。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不仅仅是哄孩子开心,而且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打开他们幼小的心扉,从而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种游戏的方式叫做“游戏式倾听”,让孩子在游戏中担任强
成人不独立便没有力量承担生活的重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三十多岁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孩子不独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整天察言观色、谨小慎微,在长久的压抑下,孩子逐渐丧失了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 当妈妈很“倒霉”,你必须多爱孩子,不能多爱自己,因为孩子是依靠爱而走向成长、走向独立、走向充满幸福的人生。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母亲做不到这点?因为我们也没
有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太不懂得珍惜了,从玩具、书籍到友情等,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下面大家探讨起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珍惜的话题。 泡泡:我儿子对书籍保护得较好,有次在宁波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关于汽车的内容,有一本是关于儿童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的,他喜欢后者,每天晚上都拉着我要说一个给他听。应该说能真正吸引孩子的东西,孩子就会懂得珍惜。 海豚:可能是受现在家庭经济条件或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想得到东西(
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他认为,有些家长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胆量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胆量的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过分严苛。 心理专家:切忌用鬼故事吓唬孩子 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
礼仪和风度,虽然表现在外部,但实际上是以内在为依托的,它建立于长期的内在积淀。想通过几天时间,突击培训,让孩子一下子有气质有风度,这是不大可能的。因而,父母从小示范,一步步规范,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这样几个值得深思的镜头: 镜头之一: 双休日,庄女士的儿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拜访。庄女士高高兴兴地开门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位置,给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动也没动地说
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探讨的一个热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情绪智力呢? 专家们把它定义为四个主要的成分: 一是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是运用情感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是理解和分析情感并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方面的能力; 四是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其实,这个定义强调了情感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人更加聪明。那么怎么样来促进孩子情绪智力的发展呢?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
古话说“3岁看老”,在这个特定的时期,这话曾经让我很不安,总感觉有一种紧迫感,生怕耽误了女儿的成长。可是后来我释然了,因为我发现女儿自有一套成长的办法,而我只要跟着她、陪着她,也就足够了。 摔打 女儿自小天真活泼,喜欢翻阅图画书,点着画面上的小熊猫、小兔子编自己的故事,故事里的狐狸外婆、公公、舅舅等角色都安排得很有想象力,还蛮符合生活的逻辑呢。都说她的聪明和硕大的脑袋有些关联,于是我也开始留意,给
心理弹性是指处于危险因素中的人能够克服这些危险,并且避免出现诸如学业失败、行为问题以及复杂躯体症状的能力。“能够弯下来没有折断,以及一旦弯下来能重新恢复的能力。”心理弹性是“在重大不幸时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是个体对抗困难,从不幸中恢复,并积极幸福地前行的能力,是“反应性的、乐观的、独立的、坚定的以及有社会技能的成功适应的过程、能力或结果。心理弹性是儿童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没有被击垮而是很好地
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往往会让家长担心,那么应该如何来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呢?笔者采访了龅牙兔儿童情商乐的蔺老师。 问: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吗? 答:你说得很对,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或有什么好的东西,自己当时却无法胜过或拥有,便会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
专家提醒:家长应正确引导,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 近日开展的关于儿童习惯养成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的妈妈都反映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攀比心。对此,幼儿教育心理专家提醒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应一味溺爱,谨防孩子出现攀比惯性。 记者看到,在论坛上,一位妈妈网友在帖子中写道:她尚在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嘉熠在和小朋友聊天时说,“我爸爸有四部手机。”小朋友当即回敬道,“我家有三套房。”嘉熠一声不吭低着头走开了。
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经常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就会产生倦怠感,这会使我们感觉自己真的像生病了一样——浑身乏力、提不起兴致。 其实,宝宝也有可能遭遇和大人一样的状况,只是当情况发生时,不仅他们自己不清楚原因何在,就连身为爸妈的我们也会忽略“倦怠期”的问题,反而认为一向很乖的宝宝难道是逆反期到了?别担心,宝宝不过是累了而已。 幼儿园的倦怠期 上幼儿园有两三个年头的小孩,由于太熟悉园内的气氛,刚入学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