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好些学生明知学习重要,但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学生似乎很认真,却常常是在自我强迫下进行学习,觉得学习太苦,常有放弃的念头。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道应当学习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即缺乏学习动机,学业成绩自然不稳定、不理想。这个中有什么深层的原因?有何解决的方法吗?本文拟从归因的角度谈谈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以及个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的方法。 一
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健康的兔子放在老虎旁边,尽管给兔子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由于兔子的恐惧而生活不了多长时间。学家把这种恐惧称为“虎兔效应”。据调查当前在中学生中存在学习焦虑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中学生学习焦虑的形成中学时期是发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学生在上还不成熟,一方面由于教育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习惯,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自
创新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即学习者通过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手段的继承和改革,创造性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所学内容,产生与原有知识不同的或新的知识、观点、思想等。创新学习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当跨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世纪时,作为语文教师,应紧紧围绕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轻
引言首先,在宏观上我们把学习系统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学习者、知识、传授者。三者的定义分述如下:学习者是个体独立或协同进行学习的主体的统称;知识是学习的对象和结果,是各种知识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集合;传授者是指传授知识的个体或团体。 其次,在传统的学习系统中传授者掌握着要传授的知识,传授者只有面对面才能进行全面的知识传递,其他方式(如函授、电视大学)的教学质量都大打折扣。而且这种传授者
什么是学习?怎样进行学习?不同的教育观有不同的看法。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学习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要求的体现。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 一、农业社会与接受学习 在漫长的古代农业社会中
在国外当前建构主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这条思路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的模式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这种模式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即所谓的学习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
一、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当然,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作笔记和写提要等等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组织策略。 1.系统结构图 学完一科知识,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一个系统结构图。复杂的信息一旦被整理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多了。在金字塔结构里,较具体的
我们于1999年3~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道德的情感成分,尤其是内疚感与焦虑感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影响。因而,将其作为社会规范情感学习理论来介绍。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人格成分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限度的快乐,减少痛苦。它是无意识、非道德的,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自我介于本我与现实之间,既满足基本需要,又控制过分冲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尽管它们不是对立的学习方式,但侧重点不同。研究创新学习,就必须把研究创新学习方法作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也才可能实现创新学习。当然,创新学习也要遵循一般的学习方法与规律。在本文中,笔者只着重论述创新学习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
小轩做事情虎头蛇尾没有坚持性。在家做作业的时候,他倒是写得很快,但是做不了一会儿,就开始腻烦了。不是嚷着要休息,就是开始走神,爸爸妈妈没办法,只好让他做10分钟数学做10分钟语文,每天这么来回倒换。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小轩对这种作业方式也开始腻烦了,提出每做10分钟作业,就要妈妈给他讲一个故事。妈妈不知道怎么办了,开始向老师求救。可老师却说,其实小轩在学校里也有类似的问题。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会问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
摘要学习辅导是学校辅导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中学习不良,往往是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的。为此,应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辅导。 关键词学业不良学生非智力因素学习辅导 “学业不良学生”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
所谓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包括对规范必要性的认知(晓之以理)、对规范体现者(榜样或偶像)的崇拜仰慕情感(动之以情)以及行为趋同倾向(导之以行,助之以成)。 由于偶像认同是规范认同的典型类型,在认同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当代学习学中也有较多的研究。偶像认同即模仿学习,也称造型学习。依据美国学家韦提格·阿诺夫的研究,认为模仿学习是指观察行为模式,然后作出与行为模式相同或相似行为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学习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
研究目的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活动都染上某一种色彩的、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降低工作效率。 心境的动力平衡理论认为:个体往往倾向把他们心境状态的水平维持在稳定的特质水平上,这一过程称为心境的“动力平衡模型”。心境的动力平衡理论阐明了心境的平衡机制与失衡机制。心境与体育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制
(一)扩大有关特征 研究表明,当学生遇到难以辨别的细微特征时,扩大需要辨别的特征,可以促进辨别学习。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如教“己、已、巳”三个字时,教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这三个字的关键区别部分描写出来,且适当放大,如“己”是全开口,“已”是半开口,“巳”是不开口、全封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对比 辨别学习可分为简单辨别学习和多重辨别学习。简单辨别学习如学习过字母“b”后,在新的情境中将“b”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
一、自主学习研究综述研究缘起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学科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有人甚至主张培养自主学习者是教育的根本目标(WaterHouse,1990)。事实上,明确提倡自主学习的主张可以追溯到本世纪70年代;而涉及自主学习教育思想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更久远。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70年代时提出自主学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本主义学的影响;二是学科教育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转变。人本主义学强调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