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时心不在焉,小动作不断,经常与同学争吵或打架。其父母带他到南京市妇幼院儿保所就诊,经检查诊断其患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医生为强强开具了药方,指导家长给孩子调整饮食和矫正行为,治疗后强强的行为明显好转。据该院儿保专家介绍,儿童心理行为疾病是大脑功能发生故障,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多动、忧郁、不成熟、攻击、兴奋等。儿童期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遗传
忌娇惯溺爱 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
儿童时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独立意识的绝好机会。根据儿童期孩子的心身发展特点,可以进行如下训练:1.配合感觉机能的迅速发展,全面丰富感觉刺激发展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尽管脑细胞开始的增殖主要涉及遗传因素,但早期感觉经验可以改变不受遗传控制的微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应经常抱婴儿出外,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听小鸟、动物的叫声、听人的谈话。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也可以听听早教磁带、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
儿童问题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家庭环境对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以下几方面是影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序。有人曾对1095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
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儿童的情绪状态产生什么影响?哈尔滨市五家院所的一项联合量化调查,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项研究以哈市香坊区9所小学五、六年级1912名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情商测量表,设计了情绪稳定程度、情绪紧张程度、恐惧情绪程度、敌意情绪程度、羞怯情绪程度等10个问卷项目;同时对被测学生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并将家庭结构分为正常小家庭、正常大家庭、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四
我是个教师,教的是《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性心理的发展很有兴趣,所以自从女儿出生后,我就特别关注和留意她性心理和性兴趣的一些表现。女儿的第一次性好奇发生在一岁多的时候。那时她对自己的排泄物从排泄器官排泄出来开始关注,她不但关注排泄器官,更关注排泄物。当时女儿并不觉得自己排泄的粪便难看、难闻,有时还引以为豪,觉得很好玩,便后她会拿着小树枝在尿或粪便上划来划去。从那时起,孩子在往外排泄时,总喜欢往下
暑假到了,全国各地各种名目的学习班和补习班火爆起来,为了孩子成才,家长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报班,少则一个,多则四五个。这样大力投资智力教育,孩子果真能成才吗?中国青少年的自杀比例在自杀人群中最高,这是否意味着注重智力教育的同时儿童心理教育的严重缺失?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大科主任郑毅教授。笔者:家长越来越舍得在教育上投资,即使假期孩子们也要参加
儿童期,又称童年期,是介于幼儿期和青春期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正值进入小学,开始正规的学习,故也有人称之为学龄初期。 儿童期的生理发育与婴幼儿期相比,相对缓慢而平稳,但心理发育则随着新的生活和教育的开始,发生了有决定意义的变化。与此同时,性心理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儿童早期不同的性准则和性观点,作为成年人高度明确的概念和信念的前身,可能是成年人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也许是许多成年人性问题的
黑龙江省新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满足家庭成员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尤其是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水平。调查表明,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状态越积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也越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父母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四个方面得分越高,儿童个性发展越是趋于外向,这说明父母躯体健康、心理状态积极、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良好以及满意
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其患病率按中国现有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50万至100万,其中包括典型的或轻度的自闭症患者。 在西方国家,为了了解自闭症患者的功能缺陷,几乎所有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学科,如认知学、社会学、行为学、情感学以及神经学等等,都参与其中,几乎所有的健康领域中,都有专业人员为自闭症患者服务。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儿童自闭症开始研究,一些专业杂志和大学学报上也有一些有关自闭症的论文
1.儿童时期的情感交流最纯真、直率、毫无保留,不会转弯抹角。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营造愉快性情。 2.儿童期的人际关系最单纯、最融洽、最纯真,不象成年人那样患得患失或整天为面子而战。 3.儿童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多元智能包括: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4.儿童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不良习惯也容易在此阶段养成。 5.儿童期是激发自我实现趋向的关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赞扬。因此,父母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父母和孩子谈话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
最近,省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来了一位家长。他说:“当儿子问我为什么我尿尿的地方和邻居家小琳的不一样?我是从哪里生出来?……这些有关性的问题时,我们父母该怎么办?也许这是大多数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可能不少家长都会选择回避。可是性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应该及时解答孩子的问题,这对建立孩子健康的性心理很重要。因为建立健康的性心理要在早期,尤其是5岁以前,这时儿童的性意识开始处于萌芽状态,尽管没有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
一位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要求,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惊异: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却很关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这位学者总结出各国儿童对自己父母的最重要的十条要求是: 1 孩子在场,父母
一些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很缠人,玩耍时必须有人陪着,一会儿要大人帮助找玩具,一会儿又丢下玩具,要别的东西,似乎时时刻刻盯着大人,怕他们忽略了自己。 部分儿童心理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多出现于独生子女家庭。发生此种行为,主要是儿童情感需要的表现,也源于一些家长不正确的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王景泽副教授认为,婴儿啼哭,不仅是因为肚子饿的缘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目的是引起大人的注
儿童社交敏感症是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持续的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 主要表现形式为:缺乏信心,沙哑、口吃,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视线;脸面发红发热,躯体紧张、僵硬;分泌大量唾液;小便时有人在排尿困难等。 儿童社交敏感症如不能及时控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交恐怖症。儿童社交敏感症的发生大多与家庭环境有关。在这类家庭中,儿童从幼年起就不断遭受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袭,或经常受到家庭成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经验及血缘亲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多得。就目前看,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双职工的家庭。据调查,目前我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而祖、父、子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